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抓住党性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
    2025-05-21   点击: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抓住党性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筑牢了作风建设的根基。



  以锤炼党性为基础。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党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要求,强调“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坚持把党性教育、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从而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以好作风好形象不断创造新伟业。早在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了党员在入党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等一系列原则。在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建党以来第一份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自此以后,加强党性锻炼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透过作风抓党性,抓住党性改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的重要论断,拓展和丰富了对党性教育的认识,党性教育也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我们党注重把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本”牢固树立起来,从而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在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际,年逾半百的老教育家徐特立面对狂风恶浪而信念笃定,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盛赞为“没有字的教科书”。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理想至上”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到访者,美国人约翰·科林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装备缺枪少弹,但他们有为目标奋斗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建立新中国的动力源泉,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到如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问题,第一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强调这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作为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接续开展8次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深入,取得了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显著成效。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本立而道生,本正而形聚。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而党性强弱又决定于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文章《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5931号-1 电脑版 滇公网安备 53019202000124号